泗县疫情告急,淮南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,每天舟车劳顿、头顶烈日,却不曾有一人叫苦叫累。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医生林雪将白衣天使们逆行的身影写进日记,用笔端和镜头诉说着医护人员的大爱无疆和初心使命。
“7月2日凌晨,睡梦中接到上级通知宿州市泗县疫情来袭,急需调派人手完成核酸采集任务。淮南市妇幼保健院立即组织了一支30人的医护队伍支援抗疫前线。作为一名医生,我理应投身抗疫洪流,和我们科其他五个姐妹组成了儿内科六人小分队。”
据林雪介绍,当天凌晨3点她和队友们齐聚在新锦江酒店门口,市领导临别前殷殷嘱托:“支援好他人,保护好自己,砥砺前行,凯旋归来!”带着淮南人民对泗县人民兄弟般的情谊,驰援宿州核酸采样队披星戴月踏上了征程,到达战场立即投身抗疫,听从当地防疫部门的调配分配到各封控区进行核酸采集。
“第一天我们前往的是草沟镇。该镇时系高风险封控区,不同于县城里社区的居住环境紧凑而有序,村子里每家每户相隔的距离较远,村里的志愿者们带着我们一起,挨家挨户上门采集。为了方便采集,我们就在自己的腰间系上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,里面装着拭子、试管、手消液等。从接到命令到深入老乡的家里没有一刻停留,因为时间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!”
林雪说,随着采集管数越来越多,腰间的袋子也越来越重,身穿“大白”服,在村子里走起来一摇一晃,看起来有点笨重。而防护服里又闷又热,所有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,但大家抗疫的决心就像那七月的骄阳,它有多强烈,大家就有多坚定!村子里有不少老年人,为他们采集核酸要有耐心,因为他们腿脚不便,动作也很缓慢。在草沟镇草沟村有一位卧病在床的高龄老奶奶,林雪的队友王凯给她采核酸的时候,老奶奶很害怕,遇到陌生人就是不张嘴,最后在其家人和王凯的不断安慰、鼓励下张开了嘴巴,完成了核酸采集。真正做到了应检尽检,不漏一户,不漏一人。
因为泗县接待能力有限,医护人员当天采集完核酸要立即赶回淮南,第一天任务结束回到住宿的地方已经夜里九点半,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有的领到盒饭站在原地就吃了起来,“小仙女小帅哥们”秒变“干饭达人”!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集任务。7月3日凌晨3时,核酸采样队再次出发。每个人都抓着自己零碎的时间休息,比如:吃饭的空挡、坐车时,甚至是采集核酸的间歇……
“第二天我们市妇幼保健院的队伍被分派到运河街道衡尤社区,在这里和志愿者们相互协作,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,30人,5000管!并且在采集的过程中严格做到一人一采一手消。采核酸的时间越短,民众交叉感染的风险越小!目前,对待新冠病毒就是以快制快,争分夺秒,以最快速度阻断病毒传播链条!”
时值炎夏,怕大家中暑,医院领队张红每天都督促大家喝下藿香正气口服液,她常挂在嘴边的就是:“你们每个孩子我都得好好地带出来,好好地带回去,你们的主任、护士长们每天都叮嘱着!”张红每到一个地方和社区交接,每天最晚回宿舍,最早起床,负责为大家发放餐食、物资。并且还和大家一起下社区采核酸。因为泗县静态管理,想吃盒饭并非易事,泡面、自热米饭成了每餐必备。张红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,每天晚上回淮南后为我们加餐,让人无比感动!
“7月4日仍然是协助衡尤社区,我被分到了南柳花园小区。天空中下着雨,因为怕把我的防护服淋湿,小区的‘红袖章’帮我撑伞,后来别人给我看照片我才发现,为我打伞的那个大叔几乎把伞全部倾斜在我这边,自己走在雨里,而我却不知道他的名字,但是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:红袖章!就像我们医务人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:大白!在抗疫洪流中我们同舟共济、风雨同行!”
原本通知的三天行程,因为疫情变化又加了一天,虽然每天舟车劳顿,日夜兼程,但整个队伍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。第四天,市妇幼保健院援泗医疗队被分往运河街道汴光社区东城虹郡小区,同样也是高风险地区。在这里,林雪遇到了一个特别可敬可爱的志愿者小姐姐。她不仅拿来冰块不时为林雪外部物理降温,甚至还努力想办法借来风扇,她说,“你们很辛苦,过来帮助我们!这是我们应该做的!”林雪听了特别感动!想到今年四月份,凤台县疫情反复,全省各地的兄弟姐妹曾来驰援凤台,守望相助,心手相牵,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“回望这四天的抗疫时光,想到最多的就是大家全力配合,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,顺利地完成了任务。在全市200人的援泗大军中,我不仅仅是一个医生,更是一个淮南妇幼人,每一个淮南妇幼人都是棒棒哒!”
目前,泗县已实现社会面已清零,林雪和她的队友们也已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。
(2022年7月26日《淮河早报》)
导医台:0554-3622181办公室:0554-3622926
医院地址: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水仙路东、民祥街南
Copyright © 2023淮南市妇幼保健院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